美方文件一公开,安克雷奇的风都感觉不一样了。特普会的细节摊出来,地点选在旅游旺季的阿拉斯加安克雷奇,北郊那个早就见惯大场面的联合基地。白宫官员自己交代,说接待安排是因为“安保需要加旅游高峰”,但大家心里都明白,故意低调点——毕竟双方可是名场面,背景音乐差不多都能自己脑补。最有戏的,就是白宫那句话,公开立场:“俄乌冲突只有一方出席。”前段时间传得最厉害的猜想,全都哑火。
特朗普见的是普京,泽连斯基没份,直接把全世界的吃瓜群众都晾在一边。看热闹的人,本来还琢磨,是不是美方最后给泽连斯基开个后门,什么视频接入,或者就像电话连麦,刷上一波存在感。美媒话说得也水,不承认也不否认,一会说“乌总统可能以其他方式参与”,一会自家官员说“有磋商的可能”。就是不把话说满,让外界想象空间拉满。但懂的人都清楚,普京根本不可能在现在见泽连斯基,别说碰面,连视频都不会同框。俄国内氛围那样强硬,普京哪可能给乌总统任何“合法化”的机会?美国又偏偏想把场面砸得大一点,普京勉强肯去阿拉斯加,已经是极限操作了。如果再加上乌克兰,普京身后那票鹰派、军圈、民意,指定要起哄,稳固空间小得可怜。
普京这头赢面儿挂在那里,想的是把主动权死死攥住。既然主动见特朗普,而且是美国本土,俄罗斯说到底也得稳住一口气——不是被拉去公审的,还要展现谈判桌子上的话语权。泽连斯基想参会没能“上桌”,俄罗斯媒体估计乐坏了,乌克兰反倒更急了——没人讲话没人撑,码头上那种挤兑味道太明显。美俄双方谈判桌一拉,乌克兰成了现实意义上的“议题对象”,不是“平等参与方”,象征意义大得没边。特朗普自己语气也是一贯的老辣,不给乌克兰面子,说到底就是一句话,俄罗斯拿着领土和乌克兰“交换”,这局乌克兰不就是只有付出的角色?特朗普摊牌也丝毫不含糊,直接给泽连斯基点名——冲着“停火”,先看看能拿出什么东西。真像法新社爆的那种说辞,什么“土地交换要宪法批准”让特朗普感到困扰,特朗普轻描淡写地怼了回去。表面一句玩笑,实则大幕掀开,乌克兰撇清责任都变难。
但泽连斯基哪里就这么服气了?谁都知道库尔斯克突然被袭那回,算得上乌军动静最大的一次。乌克兰之前布局各类无人机、搞后方机场、玩突袭,都是不甘心安安静静“等被谈判”的动作。俄罗斯国防部那边,紧急通告都发出来,说收到了情报线索,“乌政府正策划颠覆式行动”,目的就是为了干扰特普会。俄方消息说得很直,直接点出乌方可能会选在会晤当天,指令无人机、导弹打击那些前线城市的居民区、医院、人群集中地,还给外国记者提前安排好了剧本,等局势一变化,舆论现场就能同步炸锅。
乌克兰国安局之前做什么,全传到俄罗斯媒体耳朵里了。这阵子“邀请外媒进驻丘古耶夫市”,要求反复渲染“前线居民生活状态”,镜头切到儿童、老人、医院,口号喊得明明白白,把焦点推到人道危机身上。俄方怀疑,这根本是乌克兰事先安排好的,记者一到位,突发事件马上拍下来,全球舆论场子立等可用。到那时,美俄你一言我一语,乌克兰只要把伤亡推给俄罗斯,可以试图搅浑水,拖住谈判步调,甚至迫使美方重新考虑立场,或者直接给会晤下绊子。
乌克兰没对此回应,也不否认。俄罗斯手头捏着的例子也不少。前脚才刚发生袭击布良斯克,目标就是俄罗斯本土的边境区域,目的非常直白:制造变数,扩大局势,给俄方施加压力,变着法地要“进到谈判桌上”。只看这种操作轨迹,泽连斯基不会善罢甘休。乌克兰处在十字路口,主动权几乎没有,谈判桌没资格,剩的就只有加大爆点、营造舆论、搏一把“外部同情”,甚至不惜激烈“自我炒作”。这种背景下,不排除任何极端做法。
对比几方心态,美俄坐在阿拉斯加谈判桌上,画风冷酷,大家赌的是“谁更沉得住气”,普京看重场合和议题控制权,特朗普则要把乌克兰“交易化”,步骤直接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乌克兰彻底被甩在外面,气氛最紧绷,泽连斯基成了场边观察员,为了进场只能“想大事”,外界预判只敢防没有不敢信。这样一来,局面就演化成多米诺骨牌式的对抗,谈判桌上俩人落子,桌下小动作不断。大国博弈全是细节,游戏规则轮不到弱者说话,乌克兰现在连体面机会都快没了。
网友讨论不断,有人说泽连斯基像没门票的观众,也有人觉得外媒拍摄前线新闻就是埋点线索。网络上热门段子盛行,“真正的主角等于被请在门外,剧情全靠场外推”,一语道破主从格局。有人拿上世纪那种“超级大国分割欧洲”做比,对现在乌克兰的地位感慨万千,但都明白一句话:局势轮到大人说话,孩子要么听,要么哭。
这一局,对乌克兰来说,再大闹都难以改变桌面现实。普京的坚持和美国的强硬让会谈内容极度有限,不提泽连斯基,不给面子,格局拉满。乌克兰采用极端手段破局,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。现实里,门槛立得高,规则写得死,喊得响没用,没有牌面的选手只能用极端手法博取存在感,反噬得只会更快。
局势演到这里,特普会桌子上的“留白”已经说明了谁是主角谁是配角。关起门来谈判的大人,各有算盘,但世界的目光只会把焦点从场边转给桌上。乌克兰再怎么折腾,终归还是“等通知”。舆论再闹都平不了现实,一个国家在夹缝里求生存,主动权和参与感难有,历史钟摆也不会为噪音转向。
风口浪尖,大家都在看桌上的棋怎么落。无人机、外媒、居民区、会面,每步棋都能掀起轩然大波,但场面主导权始终握在两个大国手里。谁进得去这间屋子,才有资格发言。谁被排除出去,哪怕闹得再大,现实的规则都不会给机会。大家都看懂了,桌面才是未来,场边的故事只是注脚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利众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